美育与通识

当前位置:首页  美育与通识  通识教育

2022年惠州学院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来源:教务处发布日期:2023-03-17访问次数:175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我校历年来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艺术教育作为培根铸魂的抓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不断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将2022年度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我校成立艺术教育暨通识教育工作的专职机构——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以来,我校着力强化顶艺术教育工作顶层设计,为配合《惠州学院学生成长支持计划》的实施,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加大我校美育工作的实施力度,2022年我校出台《惠州学院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围绕美育课程、美育实践、美育展演、美育环境等方面部署工作战略、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地统筹、引领我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配备优质师资,提升艺术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艺术教育师资主要包括在职专任教师、合同制任课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等,负责公共课程教学、专业艺术教学、学生艺术团指导以及群体文化活动指导等工作。截至 2022 年底,师资队伍情况如下: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共60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52人(由学校专业院系教师兼任),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42人,助教4人;专业艺术教育教师共100人,其中专职96人,兼职4人,教授8人,副教授14人,讲师41人,助教37人。2022年我校成功获批首批省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1项。我校还依托“惠州美育联盟”,聘请社会艺术团体艺术家、行业内高水平专业人员、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外聘教师,开设艺术类通识核心课程,进一步充实了艺术教育教学师资力量。

三、优化艺术课程,丰富艺术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面向全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任意性选修课程,要求学生须修满2个美育类学分方可毕业。2022年,我校开设全校性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总计175门次,其中,开设《惠州剪纸》、《惠州客家山歌》、《惠州李家拳》等非遗课程8门次、开设《农民画与民间美术》、《创意民俗画欣赏与体验》、《农民画综合材料创作》等中华优秀优秀文化艺术课程10门次,具体课程类型包括名家讲座、艺术理论、艺术赏析,艺术实践、实验、培训等,学生选课人数超过1万人次。我校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融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拓宽艺术教育教育资源,汇集艺术名家、学者向全校师生讲授美育微课、美育讲座,2022阆苑美育云课堂微课资源库建设项目在惠州学院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公众号发布相关美育微课19讲、名家“美育系列讲座”共举办15期,公众号平台听课人数超过1万人次。此外,我校将互联网课程纳入教学,利用超星尔雅、智慧树平台推进艺术线上课程建设,让我校艺术专业教师担任在线课程的线下导师,2022年共开设39门艺术类慕课,选课人数近8000人次,较好地扩大课程受益面,丰富了艺术课程教学资源。

四、打造艺术活动,拓展艺术实践育人路径

我校积极打造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将课外艺术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纳入教学体系。目前,共有校级艺术团数量共24个,艺术社团学生人数1151人,创立艺术团管理规章,其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共12个,涵盖龙门画、文学、书法、篆刻、器乐、国学、汉服、话剧、方言等多个艺术门类,开展艺术教育社团活动共41次,活动人数达1500人次,学生艺术社团在专业指导下每周进行系统训练、定期举办专场演出,在稳定规模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管理水平,积极参加国内外比赛、展演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

2022年,我校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积极主办第三届“阆苑美育节”,组织全校师生围绕启智润心,向美而行主题开展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和展演,活动辐射全校17个二级学院、58个专业、19393名学生,围绕国学、诗文朗诵、摄影、服装设计、绘画、书法、传统手工艺、器乐鉴赏、歌曲创作、武术等各种艺术类型,开展了近30场文化艺术活动,促使校园艺术氛围逐渐浓厚。

五、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艺术教育经费来源

为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实效,我校每年约投入50万元,用于聘请艺术教育师资、引入艺术教育网络课程与教材、采购艺术教育设备、维护修缮艺术专业场馆,促进艺术教育科研与学科建设等,并不断优化艺术教育经费收支结构、提高使用效率,促进我校艺术教育水平提升。

六、改进教学设施,扩充艺术教育场馆资源

目前,我校用于艺术教育的专门场馆共有3个,包括惠大美术馆、鹅城音乐厅、服装表演厅,建设公共艺术课程专用教室4间,通时配备学生艺术团排练演出、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剧场、美术图书馆、画室、排练室、多功能教室、社团活动室等教学资源,承担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艺术专业学生实践、学生艺术类社会活动和校园师生艺术文化活动等。

七、美化人文环境,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我校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鼓励在校师生参加艺术类学科竞赛、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参与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2022年,我校共有28项校级以上立项课题数量,其中,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我校《地方本科院校“一体四维四路径”美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惠州学院美育工作改革案例》、《龙门农民画大中小学一体化艺术工作坊的构建与实践》分别获得本科组一、二等奖,不断推动我校美育工作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

八、推进重点项目,促进艺术教育提质增效

2022年,我校深入推进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相关工作,在惠州市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蓝田民族中学、路溪学校、平陵中学、麻榨中学、平陵中心小学等 6 所学校(以下简称“帮扶学校”)持续开展美育浸润活动,与对口帮扶中小学建立艺术教育结对机制。通时我校将美育浸润工作和学校美育工作、“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龙门农民画)”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成效,帮助对口浸润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持续精准浸润,惠州区域内大中小学的美育工作和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水平以及学生美育素养不断提升。对口帮扶学校的师生在艺术教育类各项活动中获市级表彰 7 项,县级表彰 27 项。其中,平陵中学、路溪学校实现合唱表演类市级表彰零的突破。近三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各方学术及教研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开放包容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美育浸润、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通融互促,构建高校、政府、中小学(U-G-S)三方合作模式,通融互促 , 实现惠州区域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发展新态势。通过指导、巡演、讲座、培训、支教、义教等活动,在美育浸润中融合文化传承,在促进对口帮扶学校美育综合水平提升的同时,丰富了我校师生美育实践和研究路径,达到大中小学艺术人才培养的双赢。

我校结合龙门农民画、罗浮山百草文化、东江麒麟文化、东江纵队、高潭革命老区等项目研究基础,努力让非遗、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通过空间构造、网络推广等方式进校园、进课堂,激发当代年轻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主吸纳和主动传播的能力。依托惠州市交响乐团,我校举办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将优秀艺术传播到乡村中小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与此同时,我校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公益文化宣传、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采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弘扬、传播优秀中华文化,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展演活动等各种渠道中,全面获得艺术熏陶,使优质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中实现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与美育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