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通识教育

惠州学院首届通识课程优秀作业线上展第八期

来源:教务处发布日期:2022-04-21访问次数:29

首届通识(博雅)课程

优秀作业 线上展

-THE SHOW -


                      第八期

 (一)

课程名称:经济与社会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课程性质:博雅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经济与社会》是一门公共通识选修课,旨在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有关人类经济与社会现象、行为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本认知框架,使学生了解其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课程致力于让学生了解国家社会经济政策与民众生产生活实践的相互作用方式,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并认知当代国内外重大经济与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复杂逻辑关系,提高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大是大非的科学辨识能力、规律运用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科学构建和习惯养成。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客户端与课堂教学讨论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作业要求:

选择导论中给出的三个宏观背景之一,即新疆棉事件、新冠疫情以及国家“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经济与社会互动运行认知框架角度,结合自己所读专业的社会需要和就业场景与个人职业发展的期望,参考国家学术论文编写标准格式,独立自主地写一篇《经济与社会》课程论文。论文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符合《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特点以及自身所学专业情况;

2.独立思考,可合理引用但不能抄袭;

3.主题鲜明,问题清晰,有理有据,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结论合理;

4.数据、图表和模型可兼有,分析论证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5.章节编排参考国家标准,全文内容字号大小和页边距参考惠州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6. 正文部分2500~7000汉字字符长度,最长不超过10000汉字字符;

7.用word或WPS排版粘贴到文本框,同时输出为PDF格式作为附件提交。

图片

授课老师:尤玉平

授课老师:尤玉平

图片


优秀作业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数学与新发展格局的关系


20数学与应用数学4班  宗杰

摘要

数学在人类生活和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十四五”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需要更多具有缜密的计算、推理能力和高超数据处理能力的数学人才来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数学无论是在社会需要、职业发展方面,还是就业场景上都具有绝对性优势。


关键词

数学人才;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提高综合国力


一、引言

在经济与社会都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的产物几乎贯穿了所有行业。不仅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而且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和预测现象性问题。这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石,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新发展格局?数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数学与经济、科技、社会有什么关系?数学专业的学生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


二、新发展格局

(一)“十四五”的经济规划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虽然“十三五”目标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国仍旧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各行各业引进具备坚定民族信仰的创新型人才,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由此可见“新”仍旧是时代进步的前提。社会改革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合理创新,而“合理”就需要大数据的综合评估和分析,这就体现了数学运用在社会进步上的重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这背后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于是数学就成了健康“发展”的基础,各项指标也是以数据的形式提出预期和规划。

图片

三、数学的本质

(一) 数学的起源

数学最早始于1万5千年前,它从图像意识开始发展,然后在生活需要和不断实践中产生计数意识和计数方法,再将图像和计数相结合延伸出度量意识,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由此可见,数学的产生是从人类开始观察世界,萌发出图像意识开始的,这也印证了“数学是万物之根本”的思想。数学的起源本身就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这就注定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数学的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例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达·芬奇等通常精通数学。还有爱因斯坦、冯诺依曼、柯西、黎曼等数学家缔造出数学文明,让后人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思考、引用、改革、创新,最终让人类脱离了原始思想的束缚,创造了如今以科技为基底的现代社会。数学文化不仅是一种方法和逻辑,还是一种人文精神,它紧密地联系着各个自然科学。20世纪初,数学曾在中国被错误地认为是天才们凭空想象的产物,这使它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当时的学者们注意到,过度注重文化发展而没有数学文化加持的社会注定是闭塞且原始的。正因如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宣扬数学文化成为重要的环节。


四、数学与经济、科技、社会的关系

(一) 数学与经济

经济的每一个环节基本上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甚至逐渐一体化。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例如运筹学法、比较法、极限法、平衡分析法等渗透在经济的概念、定义、原理、生产、检验各个领域。数学的理论知识包括统计学、博弈论、拓扑论、微分几何、线性规划等等让经济问题变得可计算、可分析、可预测、可模型化。也正是人类越来越注重两者的关系,使得经济在近代社会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和发展。数学在经济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造成了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经济领域对数学人才十分渴求的局面。这些领域对数学人才的珍视也导致了数学人才在未来就业中有巨大的优势。无论是他们的就业待遇还是工作环境都相对于其他专业选择性更多、更优越。


(二) 数学与科技

数学与科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而科技又推动数学与其他科学的相互影响,促进数学的进步。但是在这里我将着重分析数学对科技的影响。数学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方向与支撑,使科技可以明确、有效地进行。国家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而数学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可以明显地从现在或过去的科技文献和历史发展的经验中看出,科学的研究手段几乎全部是数学以及数学的分支。华为总裁任正非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华为终端每三个月换一代主要是数学家们的功劳;华为芯片的研发也主要依赖于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他还表示2006年以来我们真正突破的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都是以数学为中心的。这就导致了数学学者们在职业发展上有很大的晋升和选择空间,而且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数学从业者们即便是在未来也不会面临很强的被辞退危机。


(三)数学与社会

古代数学本身就来自于现实生活,它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近代数学的标志是微积分的创立,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和需要有着很大的联系。处于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人们对生产量的迫切渴求,积极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种科学迅速兴起,为微积分的创立构建了时代背景。现代数学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罗素悖论。这次数学革命完善的理论促进了人们对不满足社会需求的传统计算机的改革。计算机的进步又使得人们突破了传统数学的束缚,这对航天航空的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数学具有最广泛的应用性。它不仅为社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模型、思想和方法,而且能够通过计算预测出自然与社会在发展中的矛盾与本质问题,有效地帮助人们得到突破性进展。总的来说,数学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社会持续进步起着普遍且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很多行业对数学都十分重视,对数学人才十分渴求。数学的就业领域十分宽泛包括教育、金融、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师、图像算法工程师等等。这些行业工作环境都相对舒适,职业生命周期相对较长,薪资待遇和上升空间都有一定的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学属于新格局运行的基本语言,它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这也要求数学系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数学素养、完备的数学知识及敏锐的数学视角,能够精准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

推荐评语

1.该文符合《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总体要求,结合了学生自身数学专业的特色;

2.该文主题特色比较鲜明,结构层次比较清晰,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分析说明了数学和应用数学及其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虽然该文所得结论比较合理,但是缺乏更加现实的数据资料来支撑或佐证自己的概念性分析,有些泛泛而论;

3.该文章节编排比较符合国家学术论文编写标准,如果能对引用部分的出处进行标注并列出参考文献就更好了。




(二)

课程名称:人生哲学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课程性质:博雅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哲学类通识课程,它将“作为总体的人生”当作哲学追思的对象,通过对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的直抵本根的分析,帮助学生领悟生之限度、发见生之愉悦、理解生之沉重和求索生之意义,从而最终达到增添生之趣味和提升生命境界之目的。课程内容分为六大专题:第一专题谈论死亡的实质和死亡与生存的关系;第二专题追问生命的本质;第三专题讨论生命中的重大问题(工作、爱情和自杀);第四专题讨论生之目的及其意义;第五专题涉及到生命的趣味;第六专题主要讨论人生的境界。

作业要求:

1. 结合课程各专题,自拟题目(须与课程内容有较强相关性),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2. 字体用宋体,题目字号用二号字,姓名、学号、班级字号用三号字,正文字号用四号字,行距取固定值25磅;

3. 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格式规范、引文有出处(注释要求尾注)。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提倡手写)。


授课老师:余进江

优秀作业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哲学的角度浅析《雷雨》中的爱情


20汉语言文学5班  董红琳

爱情这一名词,我想对于许多人来说,它都是神秘的、想要触摸却又不敢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亲密、激情和承诺。但很少有人能将这三者集合在一起,大部分人可能都只具备其中的一两种。或者他们没有真正弄懂爱情究竟是什么。

周朴园和繁漪之间是无爱的。作为异性间“混同如一”的爱情,其基本要素包括了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周朴园和繁漪是包办婚姻,他们的结合只是封建家庭的要求,他们彼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之间是没有尊重的,所以关怀很容易变成控制和奴役,这在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那一幕显得很真实。尽管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繁漪本质上还是追求着爱情。她与周萍之间的爱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她几乎付出了她的全部,她不在乎他的儿子,她也不去想那伦理纲常,她全身心地付出了所有。可爱情是双方的,只有一方的付出,终究走不了太远。周萍的懦弱与逃避,使繁漪变得更加癫狂。爱情使她变得既敏感又多愁,所以在最后,她的心终于承受不住了,她疯了。

四凤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主角,与繁漪不同的是,她得到了周萍、周冲两个人的爱情。周萍的爱,我认为那是种逃避。可也不能否认,他是真的喜欢四凤。在四凤的母亲回来想要带四凤走时,周萍来到四凤家想要带她一起走,逃离周家。在他想走时,他也没有忘记四凤,想带她一起走。在他们恋爱时,四凤给予了她的一切。爱情是一种给予,通过给予,周萍暂时忘记了以往,和四凤一起期待着美好的未来。爱情是生长,既生长了对方,也生长了自身,这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从为你敞开到相互敞开,再到混同如一、亲密无间。爱情的双方终于摆脱了孤寂并赢得了自由。他们之间确实是有段美好的时光。倘若繁漪没有留下他们,我想他们可能会幸福。舒婷曾说:“倘若不敢承认欢愉和痛苦,灵魂还有意义?这还叫什么人生。”是啊,如若这是喜剧,那么还会有几个人欣赏其中的美丽呢? 

再看看周冲,他的爱是比较纯粹的,但他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也太过脆弱。他对四凤的爱就像是前期周朴园对侍萍的爱一样。少年时期的周朴园也是一个接受外来思想的人,他当初也是爱得死去活来。可是最后只留下了一些物品来表达他的怀念。假若周冲和四凤在一起,或许这又是另一场悲剧了。爱情必然是会有痛苦和心碎的时刻,每个人都要从爱情这所伟大的学校毕业,爱情是对心灵的洗礼,能让我们尽快蜕变。

虽然说爱情是痛苦、心碎的,可若是爱情只有这些,我想没有人会去尝试,它肯定也有美好的一面。有一句话说:“即使是最笨的鸟儿,在爱情面前也会唱出最动听的歌。”是啊,哪怕一个人再笨,最原始的情感也不会轻易忘却。吴越王钱镠,自幼学武,少读书。大家可能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武将大多都是笨嘴拙舌的,可是他却不是。一年春天,吴越王看见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可夫人却迟迟未归。吴越王非常想念她,于是就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这样一句话:“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释义是,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地回来。尽管他非常的想念他的妻子归来,可却又怕她劳累,所以是“缓缓归”。这很像我们现代人早上出门时细心叮嘱自己的配偶在回来路上要注意安全。所谓最美的爱情,或许就是这样了。

爱情能够唤醒人最细腻的生命感受力,它的重点不在时间的长度,而在生命感受的强度。在爱中瞬间即是永恒,确实,在爱情中看任何事物内心都是喜悦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最后的结局是双双化蝶,可其中的生命感受力却十分动人。在那一瞬间就是永恒,人们也永远记住了那个瞬间。

很多时候,人们的恋爱是你不说、我不懂。在2011年杨绛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够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最后两情相悦。我认为夫妻间最重要的就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朋友,也该是能够做得伴侣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侣。”通过这段话,我认为在爱情中,彼此应该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如果你不说,我怎么可能会懂呢?恋爱双方需要互相沟通与理解。

在现在社会,很多人都觉得在某个阶段就应该做什么。恋爱应当是在毕业之后再说,可爱情通常都是来得猝不及防,可能在某一个转角你就遇到了。或许它是甜蜜的诱惑,又或许它是苦涩的,但是请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爱情这所大学毕业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我们要去克服和超越内心的孤寂,去品尝其中的美好。

推荐评语

        作者从哲学层面来分析《雷雨》中的爱情,特别讨论了周朴园和繁漪、四凤和周萍、周冲之间的爱情。通过这种讨论,作者得出了爱情的质量不在其拼命维持的长度,而在于恋爱者在过程中感受的丰富性和强烈度,及爱情唤醒人最细腻的生命感受力的结论,这些见解都不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扫码关注我们 //

排版:邹雪琼

审核:罗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