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通识(博雅)课程
优秀作业 线上展
-THE SHOW -
第七期
(一)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诗歌导读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课程性质:博雅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更灯火,读万卷书,诗与远方,行万里路。《中国古典诗歌导读》是一门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以文学为本位兼顾其他文化因素,考察古典诗歌与岭南、巴蜀、黄河、长江等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比南北之别和东西差异,分析其在诗歌中的呈现形式及地域诗学的内涵意蕴、审美趣味等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阳春白雪”的文人诗与“下里巴人”的古民歌兼顾,长城内外、两河上下、巴山蜀水、岭表风情相结合。教学以作家作品为根本,以地理分布为范围,以政治兴衰为背景,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文化积淀为内因,采用考同量异、纵横交错、课堂户外及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拓学生鉴赏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等目的。
作业要求:
1.在文化地理学视域下,谈谈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导读》的心得体会,亦可结合地方文化来谈。
2.用A4纸(A4纸大小的纸)手写600字以上,标识好页码,并写好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班级和学号。
授课老师:申东城
优秀作业展示



中国古典诗歌与地理的关系
20学前教育2班杨燕琴
论起中国古典诗歌和地理的关系,我认为两者之间是存在相互作用的。
首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诗句都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我们能通过诗歌看到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如白居易诗《大理寺桃花》中的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就蕴含了“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就下降0.6℃”的地理知识,耐人寻味,生动形象。
再者,地理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地理环境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在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是多变的。人文环境具有不定性,往往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就用我们熟悉的唐朝举例,虽在同一朝代但由于人文环境的巨变,诗人的写作风格也会有所差异。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间的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聚华,那时候的诗风大多雄奇飘逸,豪迈奔放,气势恢宏,具有浪漫主义的特征;而到了晚唐时期,安史之乱之后的政治剧变导致国家陷入危亡境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朝臣党争等政权的内部矛盾造成了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这个时期的诗风大都转变为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或颓然消极。正如我们熟知的诗人杜甫,他一生经历了由盛唐到晚唐的转变,忧国忧民,笔下的诗句蕴含了深沉的忧思,写自己的穷困潦倒,写民生疾苦,写怀友思乡,心系国民。
除唐朝之外,别的时期的诗人所创作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也反映了人文环境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影响。春秋以前的人们民风淳朴,无欲无求,创作出了流传不衰的《诗经》、《楚辞》;宋朝国民经济发展迅速,诗人写出的诗大都辞藻华丽,浮华空洞;而到了明清时期,诗歌大都贴近生活。在清朝文字狱盛行时期,诗歌的发展明显受到阻碍。这些转变都是受到人文环境转变的影响。除此之外,诗歌发展与宗教、科技等人文因素也存在类似的关系,这一点在某些诗歌中亦有迹可循。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受地理环境影响各个地区的民情风俗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也会有所差异。这一点在唐之斌《诗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就有所论述。文中提到自然地理环境是诗人成长的物质基础,这并不难理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对诗人的性格、人生态度都有所影响。正如我们经常说北方人民豪迈,南方人民婉约。不同的性格、人生态度和个人经历等都直接影响诗人的写作风格,因此才会出现后来的“豪放派”、“婉约派”诗词。
此外,自然气候的差异也会影响诗歌的创作。温暖舒适的季节让人心旷神怡,创作的诗歌自然也会变得轻快;苦寒难卧的季节使诗人心头苦闷,诗人联想到民间百姓的困苦,创作出的诗歌更趋向于哀愁孤寂。边塞诗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以乐景衬哀景的情况。看到大好的天气,诗人更由此联想到生活在苦寒地区人民的艰苦,写下忧心民众的诗篇。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诗占了很大比重。唐之斌老师认为,山水是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这里的“山水”指的正是我所说的自然地理环境。诗人创作大都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寄情于山水,可见自然地理环境对诗歌的影响之大。
总的来说,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每个因素对诗歌的发展都或多或少有着影响。
最后,根据上述所提到的地理环境对诗歌的影响,可以得知诗歌风格和流派反映的就是某种时代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风格来推测某个时期的时代发展,可以想象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从而为我们研究历史发展提供有力证据。
所以说,古典诗歌和地理的关系是存在相互作用的。
(二)
课程名称:双创管理
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课程性质:博雅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为了让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本课程尽量在创业前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体系设计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训练系统,从底层思维上,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目标达成的思维模式,建立中正、客观的思维判断能力,面对逆境如何比对目标及时调整行动方案,建立科学的打破思维瓶颈的方法,创新思维视野,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和实践环节设计,让学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创业职场准备了基础的创业知识、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条件。 通过一对一私教的思维实训方法来打破我们固有思维瓶颈,实现自我的全新改变与提升,最终实现自我创造和幸福。
1.系统性思维训练,全面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经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的创新思维课程基于实学基础上的自我训练和自我觉察,可以让你突破思维瓶颈、思维定势,最终实现本性可移,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2.让学生塑造良好的底层思维习惯:通过创新思维实践训练系统,培养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思维模式,建立中正、客观的思维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创业者思维能力:包括创业基因承袭、企业的基因与生命有机体、找准要件要素、持续优化打磨企业基因、选人用人和看清经营本质等创业前的基本创业思维底线和知识能力素质训练。
4.基本的创业知识素质、能力培养
作业要求:根据创新思维课程内容写两篇按照时间序列的具象日志。具象日志要明确事件的主体、每一个事件对应的目标效果如何以及对该事件的启示是什么?根据模拟的创业项目按照路演和如何写计划书两个章节内容制作路演PPT。
授课老师:郭萍
优秀作业展示



(一)学生两天的具象日志:
《第一天具象日志》
年级:20级
班级:软件工程4班
姓名:程昕
日期:2021/6/27
主体:我
目标:完成各项期末作业


《第二天具象日志》
年级:20级
班级:软件工程4班
姓名:程昕
日期:2021/6/28
主体:我
目标:期末复习


(二)学生的路演PPT:




// 扫码关注我们 //
排版:邹雪琼
审核:罗晓敏